美国加密监管新时代:三大法案引领行业变革与创新

robot
摘要生成中

美国加密货币政策迎来重大突破

上周,美国加密货币监管领域取得了历史性进展。在被称为"加密货币周"的关键时期,多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案相继推出。

7月19日,《GENIUS法案》正式签署成为法律。这一消息立即提振了市场情绪,推动加密货币总市值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,稳定币发行量也创下2610亿美元的新高。该法案为稳定币设定了统一标准,促使多家金融巨头宣布试点计划。加密货币监管的明确性降低了行业不确定性,让机构投资者得以动用此前闲置的资金,大型银行能够合规进入稳定币市场,用户也能更私密地进行交易。这项法案将加密货币定位为下一代金融互联网的核心支柱,同时将美国推向全球加密货币中心的地位。

经过数月辩论,《CLARITY法案》在众议院获得通过,目前正迅速提交参议院审议。该法案明确了监管机构对数字资产的监管分工。此外,《反CBDC法案》也被纳入《国防授权法案》,禁止在未经国会明确批准的情况下发行中心化数字美元。

华府"加密周"三记重锤,美国加密霸权稳了?

《GENIUS法案》解析

《GENIUS法案》明确了稳定币发行资格和储备资产要求。该法案将稳定币定位为机构级支付通道,而非单纯的交易标的。这将推动从机器支付到跨境贸易全价值链的创新,同时确保全球美元流动性始终处于美国监管机构的监督之下。

主要内容包括:

  • 合规发行方包括受联邦监管的银行、经OCC许可的非银行发行方,以及州特许发行方(流通量不超过100亿美元)。
  • 储备资产价值必须等于或高于已发行稳定币的总面值。
  • 合格储备工具包括现金、短期国债和以国债为抵押的隔夜逆回购协议等。
  • 发行方需每月公布储备明细,并每年接受独立审计。

尽管该法案禁止计息型稳定币,但许多项目可能会通过忠诚度计划、返利等机制变相提供回报。这种监管压力预计将加速稳定币行业的整合,推动行业向集中化格局转变。

《CLARITY法案》要点

《CLARITY法案》填补了稳定币交易基础设施监管的空白,明确划分了监管机构在数字资产监管中的职责边界。该法案为"数字资产"、"数字商品"和"成熟区块链系统"赋予了精准的法律定义。

根据该法案,监管机构负责监管具有"投资合同"属性的代币,而另一监管机构管辖"数字商品"。法案允许数字资产在达到充分去中心化和广泛采用后,从前者监管"迁移"至后者监管范围。

《CLARITY法案》还明确界定了"去中心化"的内涵:

  • 成熟区块链系统必须具备开放性和互操作性。
  • 成熟区块链系统必须具备治理机制,任何个人或团体不得单方面控制。

这种确定性为行业创新者带来了亟需的缓解,也铺就了可预测的发展道路。

《反CBDC法案》重点

《反CBDC法案》旨在阻止未经国会授权创建和推行央行数字货币。该条款禁止政府搜查和扣押美国人的金融数据,同时堵塞通过第三方中介间接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漏洞。

这一立法框架释放出明确的政策倾向:美国政府选择支持去中心化账本上的稳定币,而非许可型政府账本上的中心化数字货币。这种思路减少了国家主导金融监控的可能性,保护了个人金融隐私。

行业影响及展望

随着美国加密货币监管日益清晰,行业正迎来以美国为核心的强劲复苏。本土人才需求激增,许多海外团队回流美国。代币发行模式也在向"适配美国市场"转型,越来越多项目选择通过美国实体直接发行代币。

监管确定性的新时代正为数字资产行业注入强大动力,推动创新型稳定币银行和支付公司蓬勃发展。无论是行业领军者还是新进入者,都在迅速推出机构级解决方案,这些正是成熟加密生态的核心支柱。

凭借迅猛的发展势头和坚实的法律框架,美国正迅速巩固其全球加密货币中心的地位。这一系列法案的出台,标志着加密货币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。

华府"加密周"三记重锤,美国加密霸权稳了?

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,仅供参考(非陈述/保证),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,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。详见声明
  • 赞赏
  • 6
  • 转发
  • 分享
评论
0/400
幻想矿工vip
· 22小时前
牛市要来咯!
回复0
无常亏损收藏家vip
· 22小时前
啥都踩准了低点进!
回复0
被毕业的矿工vip
· 22小时前
牛市这波啊 继续搬砖
回复0
MEV猎人老王vip
· 22小时前
咋说 牛还得美国人来玩
回复0
智能钱包vip
· 22小时前
2610亿稳定币 巨鲸开始分批布局了吧
回复0
LiquidityWitchvip
· 23小时前
预言正在展开……黑暗资金池正在酝酿它们古老的稳定币魔法。
查看原文回复0
交易,随时随地
qrCode
扫码下载 Gate APP
社群列表
简体中文
  • 简体中文
  • English
  • Tiếng Việt
  • 繁體中文
  • Español
  • Русский
  • Français (Afrique)
  • Português (Portugal)
  • Bahasa Indonesia
  • 日本語
  • بالعربية
  • Українська
  • Português (Brasil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