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随着非农数据下修,美国经济衰退的忧虑再次成为市场焦点。有观点指出,如果经济真的陷入衰退,美联储将需要承担绝大部分责任。回顾美联储的政策轨迹,从2021年对通胀的轻视到现在对降息的犹豫不决,其决策逻辑的反复不仅加剧了市场的不安情绪,也暴露了背后的政治考量。
美联储近年来应对通胀的策略变化明显。2021年5月,尽管美国通胀率已升至5%,远超2%的目标,美联储仍坚持认为通胀是暂时现象,继续实施量化宽松政策,错过了早期控制通胀的机会。然而,到2025年9月,当通胀率已降至3%,接近目标水平时,美联储又因担心通胀反弹而迟迟不降息,任由高利率持续抑制经济活动。
这种先松后紧的政策节奏引发了市场的困惑:通胀高企时,美联储低估了其持续性;通胀降温时,又过度担心其反弹。政策的滞后和反复不仅减弱了市场对美联储的信心,还导致经济在抗击通胀和防范衰退之间不断承受压力,成为当前衰退担忧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作为美联储主席,鲍威尔面临着通胀与就业之间的政治选择题。这个选择不仅关乎经济政策,也涉及深层次的政治考量。美联储的决策将如何在维护经济稳定和应对政治压力之间寻找平衡,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。
美联储近年来应对通胀的策略变化明显。2021年5月,尽管美国通胀率已升至5%,远超2%的目标,美联储仍坚持认为通胀是暂时现象,继续实施量化宽松政策,错过了早期控制通胀的机会。然而,到2025年9月,当通胀率已降至3%,接近目标水平时,美联储又因担心通胀反弹而迟迟不降息,任由高利率持续抑制经济活动。
这种先松后紧的政策节奏引发了市场的困惑:通胀高企时,美联储低估了其持续性;通胀降温时,又过度担心其反弹。政策的滞后和反复不仅减弱了市场对美联储的信心,还导致经济在抗击通胀和防范衰退之间不断承受压力,成为当前衰退担忧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作为美联储主席,鲍威尔面临着通胀与就业之间的政治选择题。这个选择不仅关乎经济政策,也涉及深层次的政治考量。美联储的决策将如何在维护经济稳定和应对政治压力之间寻找平衡,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。